2024年12月27日至2025年1月15日,精神卫生学院组织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赴创新创业基地、蚌埠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开展实践教学。本轮实践课面向福利院照护者和儿童,包括个人成长团体、健康关系团体、社会能力团体、心理治疗团体等4个教学模块。
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的培养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专业心理咨询人才的重任。“团体咨询理论与实践”作为应用心理专硕的核心课程,对于学生掌握团体咨询技能、提升专业素养至关重要。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精神卫生学院高度重视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改革工作,坚持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推进。一是组建工作专班,编制由院长、应用心理硕士点负责人张静教授担任实践教学改革总负责人、教学骨干团队全程参与授课指导的工作方案;二是指定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李礼对接创新创业基地并全面梳理排查、保障师生安全,并根据课程改革目标遴选符合条件的授课对象;三是由学院教科研办结合实际设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并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的培训。福利院的儿童在“小老师”的指导和训练下,提升了情感和需求表达能力。福利院负责人对课程教学效果表示高度认可,高度评价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创新实践,不仅丰富了福利院的心理健康服务内容,也为促进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这次教改实践突出“理论教学创新、实践教学强化和考核方式优化的”价值导向,弘扬我院“依托学科服务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心理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心理服务需求”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的2025-2027 年“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部署,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培养更多优秀的心理卫生人才。



(马嬿/审 沐林林/文 杜文博/摄)